喜剧社区_天空电影_电视剧大全_影视全新影片论坛_扔纸网

 找回密码
 注册用户
搜索
热搜: 活动 交友 discuz
查看: 203|回复: 2

电影市场失去观众的根源

[复制链接]

173

主题

173

帖子

989

积分

高级会员

Rank: 4

积分
989
发表于 2022-4-7 19:44:48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关 住 微  信 公 众 号:新影片

关住后进入影院搜:片名,即可在线免费完整观看+百度云网盘资源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最近因为疫情反复,国内很多地方的电影院基本关停,但在本轮疫情扩散之前,中国电影市场的大盘已经非常惨淡。据灯塔数据统计,在影院关张前一周的3月10日,1705.64万人民币的国内票房,几乎掉到了2020年暑期档至今的单日票房最低点。折算当天的票房总收入、总场次与观影人次,相当于平均每场只坐了1.5名观众,营收不足59元。影院血亏的同时,以上数据意味着:人们越来越不愿意进电影院了。排除疫情因素,大众观影热情逐渐消退的背后,除了片子老——还是春节档上映的那几部;票价高——毕竟已经几年没有票补;风评差——鲜有同时收获评分与口碑的佳作,实际上还有更深刻的原因。一位资深电影媒体人对此评论道:“观众不是不爱看电影了,是观众决定不再看烂电影了。不是观众比创作者更懂电影,是观众没耐心再陪创作者和资本家装睡了。”他的意思是,观众选择不进电影院的原因很简单,不是观众口味刁,而是内容不好。产品如果不过硬,再变着法地营销都吸引不来顾客。当然,中国电影是一个复杂的话题,三两句话难以厘清它的脉络,但具体到国内电影市场当下的萧索境遇,我却有意在此和大家分享一点观察。中国电影市场的主要矛盾,可分短期矛盾和长期矛盾两点来谈。所谓短期矛盾,即越来越紧迫的市场需求与越来越逼仄的供片环境之间的矛盾,以及这一矛盾导致的供需失衡。|《钢的琴》这样的艺术片,那些年都在赔钱众所周知,电影业的上中下游分别对应制作、发行和放映三大环节,疫情来了之后,国家重点保的是下游就业。因为影院只能靠放映来挣钱,如果没有好片子,或是根本没片子,服务人员就得喝西北风。电影院是典型的重资产行业,建设、运营和维护的成本很高,而且营收是可以根据排片场次、影片时长、上座率的公式提前计算的。这就牵扯了影迷会经常吐槽问题:有些电影明明很好,却排得很少,另一些大烂片,却占据了不少场次?原因很简单:对影院从业者来说,“好”的标准不是影迷注重的影片质量、艺术价值、专业评价等因素,而是电影的吸金属性。一部电影就算是人尽皆知的“爆米花”,但只要有人愿意买单,最终能帮助影院挣钱,它就一定会拿到更多黄金场次的席位;而那种叫好不叫座的电影,排得越多,就越会让影院亏损。这就是为什么在to C的领域,用钱投票真的会对内容生态产生影响。假使两部电影上座率都高,票价又相当,那么时长稍短的一定会更占优势。比如A电影90分钟,B电影180分钟。在3个小时的时段内,A电影可以排两场,赚两场的钱,B电影就只能排一场,赚一场的钱。所以,不是排片经理没有情怀、不懂内容,而是他们首先要考虑商业上的回报。尤其在2018年末,国内院线的银幕数就已经饱和,影院那时就得考虑活下去的问题了,更别说疫情之下。当然,内容质量和票房成绩是不矛盾的。市面上真出现了叫好又叫座的电影,不须观众提要求,影院的排片经理也一定会多排。但今天的困境在于:一方面一连几部“漫威”大片进不来,另一方面制作精良的国产片本身就少,再加之近年有一些已经取得放映许可的电影,却由于各种复杂因素尚不能与观众见面,导致当下优质电影的供应实际上是严重不足的。这里面有我比较期待的几部——比如徐浩峰之前闹出过放弃导演署名风波的《刀背藏身》、陈冲执导的《英格力士》,这些电影上映之后应该是能引发一定程度的观影热情的。当然,还有一些大手笔的制作,像乌尔善的《封神三部曲》、程耳的《无名》、陆川的《749局》,还在疫情与档期的综合考量之下择日。|《刀背藏身》《英格力士》《不止不休》但遗憾的是,这些电影就算都在同一年能上映,摊在整个电影市场的排期内,数量仍显得太少,只会被大量令人失望的标品分割包围,远谈不上撒豆成兵。讲完短期矛盾,再来看中国电影市场的长期矛盾,即越来越多元的消费诉求与越来越单一的类型元素之间的矛盾,以及这一矛盾引发的审美疲劳。如果说短期矛盾是显性的,那么长期矛盾则是隐性的。不少观众应该都有这样的体会:长期以来,中国电影的内容愈发同质,类型愈发单一,套路越来越多,真诚越来越少,故事越讲越像,创意越拍越淡。造成这个局面的“罪魁祸首”,其实不是“剪刀”,而是市场。症结要从世纪之初讲起。千禧年之后,中国入世,电影业也开始与国际接轨。那一时期的中国电影有两个模仿对象,一个是大洋彼岸的好莱坞,另一个是有着“东方好莱坞”之称的香港电影。原先中国电影除了学苏联的“社会主义现实主义”,其实也深受法国电影洗礼,从业者注重的是对现实的表现力,不光是反映现实,而且是通过艺术特质去反映现实。可在赶港超美的时代氛围下,业内导向由“艺术崇高”转为“票房至上”,大导演们一心想拍自己的《侏罗纪公园》与《泰坦尼克号》,中国电影反映现实的传统一夕间被弃如敝履。在《十三邀》里,徐浩峰这样告诉许知远,当时基本上所有的电影厂都在模仿港片取悦大众,电影一下子成了消费品:“掌握电影资金的人认为,海外商业片的仿制品才是中国电影的未来。”在《刀背藏身》的后记里,他又进一步提炼道——“才子无杰作,是文艺之哀。有才华者的探索之路,往往被生硬打断。经济的摧毁性,大于政治。”这就是为什么在第四代导演和第五代导演的早期作品里,我们能透过那些粗糙的画面,看到电影对于社会的关注,而在我们的电影场面越拍越大、技术越来越新的今天,片中的表征却极其相似,内涵却空洞异常。|陈凯歌早期作品《孩子王》诚然,国产片远学好莱坞、近学香港之下,我们也提升了工业属性和娱乐属性,建立了商业片的类型叙事,但代价则是挤压了艺术电影和独立电影最基本的生存空间。大片吸金的背后,是观众审美偏好、院线排片取向和媒体选题标准的整齐划一,是其他创作形式的票房惨淡与铩羽而归。中国台湾影评人焦雄屏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,国产片首先呈现的问题就是多元化不足,一切以商业趋向,以香港电影的模式去思考文化问题,将来会出现各种难以收拾的弊端。而在大片闷声赚钱、娱乐至死的另一端,其他选项几无立锥之地,这一现象纵然不能直接说“劣币驱逐良币”,却毫无疑问是在消解本该有的可能性。关于中国电影的发展路径,导演宁浩给出过他自己的意见,他认为在那一时期,好莱坞大片动辄吞掉几分之一的中国票房,如果我们不拍出自己的商业片,市场都被人家吃掉了,连产业都没有,观众都争取不过来,就更不可能谈别的。艺术价值、文化表述、精神寄托,都是“活下来”之后的事情,而建立市场才是电影人的第一要务,这一点绝对是没错的。我非常同意宁浩的观察,但我真正想说的是,在产业的快速发展阶段,宁浩的大多数同行,都把“建立市场”这个第一要务当成了唯一要务。当一门综合性的创意工作降格为世俗化的生意,在投资回报率决定一切的大前提下,市面上剩下来的只会是同一种东西,因为对于投资人来说,只有那么拍才能最快、最稳、最多地挣钱。而小富即安的从业者,只要掌握了财富密码,就可以尽情摆烂:既然投其所好更顺畅,为何要拍观众不买账的东西给自己找骂呢?这种思路之下的电影创作,自然是走向近亲繁殖和不思进取。|《疯狂的赛车》搁现在,三十亿起应该不成问题从这个意义上看,这则隐性矛盾要比显性矛盾更为棘手,它长期形成,且难治愈。“一条腿走路”的中国电影,不禁让我想起《圆桌派》里华大基因CEO尹烨的论述:“基因是要求生物多样性的,生物生态都是要求多样性的,我更在意的是,我们能不能定义出来一种对成功的多样化的标准,或者说不定义成功。当美国密西西比的大豆发生了胞囊线虫病的时候,是北京小黑豆救了它,因为北京小黑豆天然抗孢囊线虫。你永远不会想到,相隔这么千万里之外的一种基因,竟然会救另外一个近亲物种。我们今天保留任何一种成功的可能性,实际上是让我们的教育多元化有了一个很重要的依托。这个地球上之所以美丽,是因为它没有放弃每一种色彩。”这段话很漂亮,但它绝非鸡汤,就以电影这项大众艺术为例,再屡试不爽的套路,都有被看腻的一天,在它失灵之后,恐怕不仅是失去票房那么简单。电影首先是一门生意,但不能只是一门生意。举报/反馈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469

主题

539

帖子

2353

积分

金牌会员

Rank: 6Rank: 6

积分
2353
发表于 2022-4-10 03:16:34 | 显示全部楼层
胡说八道!最讨厌这种为吸烟找借口的人!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469

主题

539

帖子

2353

积分

金牌会员

Rank: 6Rank: 6

积分
2353
发表于 2022-4-10 10:12:56 | 显示全部楼层
抽烟的硕果!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用户

本版积分规则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扔纸网 ( 闽ICP备2021015597号-3 )

GMT+8, 2024-5-15 09:52 , Processed in 0.060339 second(s), 19 queries .

rengzhi.comDiscuz! X3.4

Copyright © 2012-2022, Tencent Cloud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